2025年11月15日,第五届建筑热湿环境青年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西安制冷学会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协办。论坛聚焦建筑热湿环境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旨在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探讨与思想碰撞,为本领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力量,促进我国建筑热湿环境领域科研技术的持续性发展。来自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60余名专家、青年学者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本次论坛。
论坛由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能源利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莹莹教授主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能源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刘艳峰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论坛涵盖建筑热湿环境调节、性能模拟等多个重要方向,期待通过本次活动,共同推进本领域的原创性、引领性研究,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

本次论坛邀请了19位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共分为四个单元进行。
第一单元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莹莹教授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京教授作题为《复合冰壳结构建筑热环境形成机制研究》的报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艳峰教授作题为《高原低碳建筑热湿氧宜居环境营造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报告。北京工业大学谢静超教授作题为《木结构建筑墙体热湿迁移特性研究》的报告。沈阳建筑大学于水教授作题为《热-湿-力耦合效应下建筑非透明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报告。

第二单元由北京工业大学谢静超教授主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立新正高级工程师作题为《工程视角下的外墙热湿耦合与防水协同控制探讨》的报告。华南农业大学金玲副教授作题为《气流抑制霉菌生长的基础研究》的报告。浙江大学陈淑琴副教授作题为《常用工程竹表面霉菌生长机理研究》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周晓骏副教授作题为《建筑热湿环境下有机污染物传质机理、参数预测与暴露风险评估研究》的报告。同济大学赵沫沙副教授作题为《基于数据监测的遗产建筑砖石外墙湿度变化研究》的报告。

第三单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立新正高级工程师主持。浙江大学樊一帆教授作题为《城市热湿环境跨尺度研究方法》的报告。南华大学陈国杰副教授作题为《热桥热湿传递对中国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的报告。南京大学金星教授作题为《不同相变过程对复合建筑材料热湿性能的影响研究》的报告。华南理工大学任鹏教授作题为《基于热扩散指数的城市高分辨率地表温度缺失重建方法研究》的报告。长安大学何文芳教授作题为《基于热缓冲空间的乡村建筑热工与节能设计探索》的报告。

第四单元由华南理工大学任鹏教授主持。天津大学赵建华副教授作题为《盐分对多孔建筑材料热物性的影响研究》的报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莹莹教授作题为《极端环境下建筑室内湿环境营造理论》的报告。重庆大学路标博士生作题为《建筑立面风驱雨量的确定》的报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铎博士生作题为《基于多源监测与数值模拟的龙门石窟热湿环境特性分析》的报告。东南大学陈露芳博士生作题为《调湿材料吸附热对墙体热湿及相变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的报告。

第五届建筑热湿环境青年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合作的机会,更推动了建筑热湿环境领域的学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为构建绿色低碳、健康宜居的建筑环境,助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来源|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
编辑|任婉榕
校对|邓新梅
审核|胡伟 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