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暑期科研动态
日期:2025-09-01 阅览

2025年暑假期间,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与发展目标,持续推进科研攻坚与学术创新,在科研工作推进、实验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特将暑期科研动态汇总如下,全面展现实验室浓厚的学术氛围。

一、研究任务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

实验室学术骨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21项。其中,王登甲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A类),刘衍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类),面上项目14项,青年项目(C类)4项,专项项目1项。

各研究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稳步推进。7月25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地域气候适应性建筑热工设计与构造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西安召开。

8月4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8月8日,刘衍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功能一体化水泥基围护结构体系”项目2025年中工作会上,汇报课题一研究进展。

与此同时,各研究中心组织师生开展了扎实广泛的调研工作与前沿实验,为科研项目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绿建基础研究中心奔赴新疆、海南、东北及云南等典型气候区,对多种地域性传统及现代建筑开展实地调研与现场实测,系统收集了用于构建气候适应原型与解析碳排放特征的基础数据。同时,完成了覆盖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共400余人次的系列人体热舒适实验,获取了不同年龄、性别与活动状态下的主客观参数,为科学建立与修正人体热舒适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与减排研究中心开展了新型室内检测机器人的相关测试。该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几何尺寸、墙面质量与缺陷的自动化高精度检测,为建筑全周期质量管控提供高效可追溯的智能化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内墙检测效率低、数据管理和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

能源利用研究中心团队针对低碳建筑材料热物性、太阳能蓄热与相变储能特性及综合能源利用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列实验测试与社会调研活动,包括太阳能蓄热水箱浮力射流实验、低碳建材热物性参数测定、太阳能相变蓄放热实验及暑期社会实践等,为零碳建筑与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绿色建造研究中心团队在山东、陕西等地多家混凝土生产厂和建设单位开展了大规模调研,收集了超5000组混凝土配合比与能源消耗的原始数据,以及50余栋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碳排放、能源和材料消耗情况。经整理分析,逐渐形成了不同区域混凝土材料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并进一步建立了混凝土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为后续的碳排放精确核算提供了支撑。

在工程应用与技术转化方面,绿建设计研究中心在“文绿一体”建筑实践上取得新突破,主创设计的兴平体育馆、体育场项目顺利完成钢结构合拢验收。

环境与减排研究中心通过对工业厂房的隔热通风改造,有效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研发的新型超亲油滤材在保证过滤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阻力并延长了使用寿命;开发的古塔结构智能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文物建筑保护,实现了从传感采集到智能预警的全过程技术支撑。


二、支撑条件持续优化,平台建设稳步提升

实验室建成并投入运行国土空间新能源规划实验室、智能建造适配设计实验室、废弃物分析实验室等实验平台。建筑构件热工基础参数实验室、热-声-光环境实验室等实验平台稳步推进,已完成实验台搭建、进口仪器购置、安装调试等工作。

三、内外交流广泛开展,学术合作走深走实

实验室于8月1日至4日在西安成功主办第四届华人能源与人工环境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以“能源创新驱动碳中和发展,健康环境塑造美好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206所高校、科研机构和设计院的1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有效促进了实验室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学术互动与合作。

同时,各研究中心广泛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多名学术骨干受邀作大会主旨报告及分会场专题报告、担任分会场主席,进一步拓展了高水平合作网络,并充分展示了团队的科研实力。

8月10日,王怡教授、刘艳峰教授率团队参加第12届全国室内环境与健康大会,王怡教授担任全体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主持,刘艳峰教授、翟永超教授、黄艳秋教授、曹智翔教授担任分会场联合主席,宋聪教授、杨洋教授、周宇副教授作分会场报告。

8月6日至8日,刘艳峰教授、王登甲教授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可持续建筑能源工程国际会议”,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及学术报告,围绕零碳建筑环境与太阳能集热系统作学术报告,交流了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

8月2日,绿色建造研究中心主任牛荻涛教授受邀出席了第四届土木工程诊治与运维论坛,并作大会报告。8月29日,牛荻涛教授受邀出席第二届“绿色建造与运维”暨第四届“碳中和与碳达峰”学术会议,并作特邀报告。

7月27日至29日,能源利用研究中心刘艳峰教授、王登甲教授、王莹莹教授参加“2025中国可再生能源热利用技术大会暨新能源利用与低碳建筑学术论坛”,分别作主旨报告及分会场报告,展示了团队在超低能耗建筑、集中水体蓄热供热和建材热物性数据库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8月3日,第四届华人能源与人工环境国际学术会议,实验室多名学术骨干在分会场进行汇报交流。

8月7日,黄艳秋教授在寒冷气候区暖通空调和能源2025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聚焦“建筑环境先进通风技术”主题。8月21日,郭冰冰教授受邀参加第三届基础设施智能无损检测研讨会,作学术报告,并荣获本次会议优秀学术报告。7月26日,刘西光教授在亚洲混凝土联合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作学术报告。7月18日,马宗方教授及团队成员参加2025第七届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中国济南)暨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大会,与参会人员展开讨论交流。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绿建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雷振东教授带队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开展联合工作坊与学术交流,针对曼谷典型城市地段展开设计交流。

绿建基础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外国专家项目,邀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ui Zhang教授和威尼斯大学Wilmer Paust教授合作开展“复杂热环境热舒适营造技术”国家外国专家项目。邀请英国诺丁汉大学Yupeng Wu教授来校开展题为“迈向零碳建筑环境-结合特殊光伏技术的先进幕墙系统及其性能预测方法”的学术讲座。


图文|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

编辑|任婉榕

校对|邓新梅

审核|胡伟 陶毅